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30元和5元。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這‘30元’意義重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指出,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上調并非首次。自2003年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建立以來,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0元增至今年的700元,20多年來持續投入增長,構建了全球覆蓋人口最廣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鄭功成認為,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上調,意味著醫保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據國家醫保局官網信息,2003年“新農合”建立初期,可報銷藥品僅300余種。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新增91種藥品,總數達3159種,腫瘤、慢性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領域的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2003年,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30%至40%。目前,居民醫保的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約為70%,群眾自付比例大幅降低,就醫負擔減輕。”鄭功成表示。
近年來,醫保改革成效顯著,每一筆繳費增補精準用于就醫用藥,切實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提升就醫獲得感。在醫保制度有力支持下,全國居民就醫需求快速釋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近14億人看病條件越來越好、報銷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方便,背后是國家醫保為老百姓健康托底。”鄭功成說,盡管我國醫保制度還需全面優化,但通過深化改革,這項覆蓋全民、惠及全民的重要制度安排,一定能解除全體人民疾病醫療特別是重大疾病醫療的后顧之憂,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長期護理保險連續五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落地加速推進
作為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的重要舉措,長期護理保險(簡稱“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其發展備受關注。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自2021年起,長護險已連續5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對比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長護險工作任務表述從2023年的“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到2024年的“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再到2025年的“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現了政策推進節奏與決心,預示著長護險制度全國落地加速。
近兩年,長護險全國性政策或文件進入“加速”通道。
在護理人員資質方面,去年2月,國家醫保局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健康照護師(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2024年版)》,首次明確長期照護師職業標準。去年11月,兩部門印發《關于推進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實施意見》,使長期照護師職業等級認定有據可依,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未來將有更多持證上崗的長期照護師。
同樣在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官網新設“長期護理保險”專欄,也被視為長護險制度全面落地將近的信號。
國家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司長樊衛東1月17日表示,國家醫保局正會同有關部門,以建立獨立險種、制度覆蓋全民、政策規范統一、契合國情為目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強化頂層設計的同時,建立健全17項核心政策和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制度全面覆蓋、落地實施,讓失能群眾及時享受待遇和服務。目前,已印發13項政策措施,指導試點城市規范統一,縮小地區間制度差異,為全面建制打基礎。
創新藥發展迎來新機遇
2024年,“創新藥”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報告再次強調“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凸顯政府對創新藥產業發展的重視,有望推動我國創新藥事業邁向新高度。
過去一年,我國醫藥產業發展成果顯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趙宏表示,2024年國家批準上市新藥48個,器械65個,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
2024年12月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國家醫保局多次提及商業健康險,計劃引導商業保險公司將部分健康險資金通過規范途徑投入創新藥械研發生產。
2025年初,國家醫保局透露,計劃年內發布第一版丙類藥品目錄。丙類目錄聚焦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但暫無法納入基本醫保目錄的藥品。在支付管理政策上,丙類目錄藥品可不計入參保人自費率指標和集采中選可替代品種監測范圍,符合條件病例可不納入按病種付費范圍,實行按項目付費。
這一規劃為創新藥多元化支付方式探索奠定基礎,保障創新藥在醫院內落地使用。
作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健康險在創新藥目錄推動下,將迎來差異化發展契機。
然而,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配套制度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
“基本醫保保基本,我們要適度分離支付標準和藥品價格,引入第三方支付,發展商業保險,擴大投資來源,促進創新藥發展。促進創新藥發展是全鏈條的,包括提升臨床研究能力、加快審評審批,以及醫保支付標準和創新藥掛網等多方面。”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
相關閱讀:多地已全部實現生育津貼發放至個人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25-03-12 09: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