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廣州新聞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非廣州戶籍也可申領市民卡

廣州今年計劃發放100萬張市民卡。昨日,由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起草的《廣州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管理辦法》正式對外征求意見。該《管理辦法》規定,廣州市戶籍人員和依法享受廣州社會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務的非廣州市戶籍人員,均可以申領市民卡。該辦法若實施,有望終結目前多部門發卡、重復采集市民信息的現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同時,使市民免去“周身卡”的麻煩。

發放對象:不論戶籍 參保就行

廣州市民卡是不是一定要廣州戶口才能申領呢?《管理辦法》規定,“社會保障(市民)卡的發放對象為本市戶籍人員。非本市戶籍人員依法享受本市社會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務的,參照本辦法發放社會保障(市民)卡。”

截至今年6月12日,已有72萬人進行了申領登記,正在制作和已分批發放社保(市民)卡超過38萬張。廣州計劃在2010年底前完成現有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換發社保(市民)卡,力爭2012年前戶籍居民持卡率達到90%。

有何好處:政務服務 一卡搞掂

據介紹,目前,市民可憑卡在廣州市709家醫保定點醫院和藥店就醫購藥,在廣州26家三甲醫院可作為診療卡使用。根據廣州市城市社區基本醫療財政補貼的相關規定,廣州市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就診時的掛號、診查、檢查、治療、手術和化驗等醫療費,由市民支付90%,政府補助10%。而市民在享受這10%的政府補助時,需出示市民卡。截至今年5月31日,已有約33萬醫療保險參保人應用市民卡辦理醫保業務,刷卡就醫購藥約31萬次,支付醫保費用超過5279萬元。

此外,想要了解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個人賬戶的最新情況,不必到銀行柜臺詢問,只需將市民卡插進商業、光大、農業三家銀行服務網點的觸摸屏自助終端就可一次查詢到所有信息。

監管部門:各部門和各區不得重復發卡

醫保卡、公交卡、診療卡、優待證、保險存折、公積金存折……很多市民出門都是“周身卡”,很不方便,這是因為各個部門分別以不同的原因向市民發卡或憑證,而市民卡的推廣應用則有望終結“周身卡”的煩惱。

按照《管理辦法》規定,廣州市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市民卡服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的規劃、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廣州市勞動保障、人事、民政、衛生、教育、交通、公安、司法行政、人口與計劃生育、殘疾人保障、公積金管理等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市民卡在本部門業務中的應用。

針對多頭發卡的現象,該《管理辦法》作了相關規定,“本辦法施行后,廣州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和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不再向市民發放用于辦理個人社會事務、享受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服務的其他電子身份憑證;已發放的,應當逐步納入社會保障(市民)卡管理體系。”

名詞解釋:

廣州社會保障(市民)卡,又叫市民卡,是一張定位于“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集身份認證、信息存儲、金融支付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IC卡。身份證大小,卡面上不僅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和身份號碼等個人信息,還有個人彩照,是市民辦理個人相關事務,以及到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部門辦理各項業務的電子憑證。

市民可上廣州政府門戶網站(www.gz.gov.cn)和市信息化辦公室網站(www.gzit.gov.cn)下載《廣州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全文。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于2008年7月23日前撥打熱線電話83366288,或發郵件至card@gz.gov.cn,或寫信郵寄至:廣州市連新路45號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社會保障(市民)卡立法項目組(郵政編碼:510030)。

廣州市民卡

非廣州戶籍參加社保申請市民卡范本

作者: 來源: 廣州日報 時間: 2008-06-24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junbo@hr668.com.